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而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在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分子分型、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评估、药物筛选、疗效监测等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分子诊断技术已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但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在寻找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指导卵巢癌的靶向治疗、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复发性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BT)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近年图像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image-guided adaptive brachytherapy,IGABT)发展迅速,逐渐引入三维靶区概念、DVH评估等新方式,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但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部分不确定性,且对于如何与精确体外放疗相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CA125的卵巢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通过检测92例未经治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观察组)和96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MIC-1和CA125水平,分析血清MIC-1和CA125水平与卵巢癌的关系;通过ROC曲线评价MIC-1和CA125单项及联合应用的卵巢癌诊断效能;通过对其中74例卵巢癌患者按术后残瘤大小和首次化疗敏感性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治疗前MIC-1和CA125水平,评价MIC-1和CA125的疗效评价价值;并通过分析68例患者的MIC-1和CA125水平与无瘤生存时间(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的关系评价其预后判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IC-1诊断卵巢癌的ROC(AUC=0.945)与CA125的ROC(AUC=0.9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C-1和CA125联合应用的卵巢癌诊断效能显著提高(AUC=0.966)。术前CA125水平与术后残瘤大小显著相关(P=0.07);术前血清MIC-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P=0.001),并且血清MIC-1水平与患者RFS呈负相关。结论 MIC-1和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MIC-1高水平预示卵巢上皮癌患者存在较大的耐药风险,且MIC-1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多次计划CT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及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
方法 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每次腔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PLATO14.3计划系统设计,HRCTV采用D90,危及器官采用D2 cm3评价。处方剂量A点7 Gy单次后进行几何优化,直肠、乙状结肠D2 cm3≤5 Gy,膀胱D2 cm3≤5.5 Gy。第1次腔内治疗优化计划为标准计划,每次腔内放疗进行CT扫描制定几何优化计划。两组计划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危及器官体积与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
结果
标准计划与优化计划HRCTV的D90相似(t=-0.03~-1.61,P=0.978~0.12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 cm3不同(t=-2.27~-3.35,P=0.049~0.004)。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体积与各自D2 cm3均呈正相关(r=0.314、0.407、0.539,P=0.026、0.003、0.000)。
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多次计划有必要,危及器官体积对治疗CTV剂量无影响,但体积越大受照最多部位的D2 cm3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 ICRU)83号报告推荐的方式评估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方式与传统二维二野等中心放疗方式用于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差异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宫颈癌术后IMRT和模拟传统二维放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数据。统计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D100、D98、D95、D50、Dmean、D2、D0,计算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D50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剂量的影响;分别统计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DVH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以D50评估IMRT方式的PTV剂量较二维放疗方式提高4.47%±3.62%,其实际差值为(200±157)cGy(t=4.2,P=0.001)。IMRT中骨盆的V10和V20高于二维放疗,V3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中小肠的V10和V20高于二维放疗,V40低于二维放疗。IMRT中膀胱和直肠的V40、Dmean低于二维放疗,而以D1c、D2c、D2和Dmax为指标评估高剂量区,两种放疗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RU 83号报告推荐方式适用于IMRT计划评估;IMRT较传统放疗方式提高了靶区剂量,增加了骨盆和小肠的低剂量受照体积,降低了膀胱和直肠的整体受照剂量,但仍存在小体积较高剂量。若采用D50作为评估标准,可考虑降低剂量4.47%±3.62%。  相似文献   
6.
舒桐  白萍 《癌症进展》2014,(5):457-46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生殖道肿瘤,其晚期或复发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近些年新出现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抑制该通路有效位点的靶向治疗可能提高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但目前针对该信号通路的药物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7.
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例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2例患者为肿物脱出阴道.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6.67岁(19~69岁).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2例.本组8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2例早期患者经综合治疗分别随访36、72个月无瘤生存,2例Ⅳ期患者经放疗和化疗后进展,确诊3个月后死亡.Ⅰ、Ⅱ、Ⅲ、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2、32、28、3个月.结论: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浸润性强、进展快、由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远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 年1 月至2005 年12 月初治的72 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 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5 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4%.4 例患者复发,均为黏液性交界瘤,其复发率为5.6%,平均复发时间24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晚期(Ⅲ期与Ⅰ期:25.0% vs.3.1%;P =0.058)、肿瘤破裂(破裂与无破裂:25.0%vs.3.1%;P =0.058)和术后有残存肿瘤(有残存与无残存肿瘤:50.0% vs.1.4%;P =0.055)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肿瘤早期、无破裂和手术切净者,但经统计学处理P 值处于临界状态.而肿瘤有浸润性腹膜种植(有腹膜种植与无:25.0% vs.4.4%;P =0.208)、双侧卵巢病变(双侧与单侧病变:40.0%vs.3.0%;P =0.22)和术前血清CA199 异常升高(异常升高与正常:13.6% vs.4.2%;P =0.64)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浸润性腹膜种植、单侧病变和CA199 正常者,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患者的年龄(P =0.614)、肿瘤大小(P =1)、有无微浸润(P =0.566)、手术方式(P =0.64)及术后辅助化疗(P =1)等均不影响肿瘤的复发.结论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预后好,复发率低,且黏液性患者易复发.肿瘤晚期、破裂和术后肿瘤残存可能与交界性肿瘤术后复发相关,而浸润性腹膜种植、双侧卵巢肿瘤、手术方式、年龄、肿瘤大小、微浸润等对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均无显著影响,且术后辅助化疗也不降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并分析与Lynch 综合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4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1.5(39~ 76)岁,64.7%(22/ 34)有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9.4%(27/ 34)。 34例中33例双原发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9例子宫内膜癌、17例结直肠癌术后行放化疗。2 年生存率为84.3% ,5 年生存率为63.1% 。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多具有肿瘤家族史、发病年龄早、预后与散发型结直肠癌相近,部分患者符合Lynch 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韩瑛  李淑敏  白萍  张蓉 《癌症进展》2015,(2):197-20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持续/复发性子宫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4例晚期持续/复发性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者中,1例达完全缓解,无瘤生存时间为96个月;1例达部分缓解,PFS为13个月,OS为25个月;1例为疾病稳定,PFS为9个月,OS为24个月;1例为疾病进展,PFS为3个月,OS为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50%(2/4),临床获益率为75%(3/4),平均PFS为30.25个月,平均OS为38.5个月。4例患者发生的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为4度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其余3例均为2度骨髓抑制(WBC减少);非血液学毒性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其中2例患者为2度,2例患者为1度。结论BEV联合化疗可有效控制晚期持续/复发性子宫肉瘤,且耐受性良好,可作为治疗晚期持续/复发性子宫肉瘤安全、有效的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